欢迎访问陕西建协建设岗位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平台
登录 | 注册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:  首页 > 行业标准 > 以智能化助推城市治理现代化

以智能化助推城市治理现代化

发表时间:2021-03-12 阅读次数: 来源:中国建设新闻网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,不仅事关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,也直接关系到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,应着眼党建引领、共治共享、智慧赋能、重心下移,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水平,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重心下移

坚持共建共治共享

城市是人民的城市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,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,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,合理安排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,走内涵式、集约型、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,努力创造宜业、宜居、宜乐、宜游的良好环境,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,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。

城市治理现代化,需要共建共治共享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建设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。要始终把人民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,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,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发展的根本目的,践行“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理念,坚持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既突出共享,又强调共建共治,坚持把“一切为了人民、紧紧依靠人民”贯穿全过程,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,顺应民心、尊重民意、关注民情、致力民生。

城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就在社区,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,也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。城市治理的立足点在基层。应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,解决原有机制“看得见、管不着”的问题,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,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,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问题,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事,打通抓落实“最后一公里”,形成行之有效的做法。

推动城市治理的重心和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,聚焦基层党建、城市管理、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等主责主业,整合审批、服务、执法等方面力量,面向区域内群众开展服务。要推进服务办理便捷化,优化办事流程,减少办理环节,加快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共享。要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,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,对接群众需求,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,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。

科技赋能

城市治理精细精致

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。“一流治理”的重点就在于城市治理的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。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、管理模式、管理理念创新,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,让城市更聪明一些、更智慧一些,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,前景广阔。要加快建设智慧城市,打造数字孪生智能城市,推动高质量发展,创造高品质生活,实现高水平治理,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
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,必须动态、全面地了解城市体征,实现“一屏观全城”,推进“一网统管”平台建设,强化数据归集和应用,拓展应用场景,建设从市到区再到街镇三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。编制反映空气质量指数、交通客流量、水质达标率等各项指标实时变化的治理要素一张图,整合接入公共安全、绿化市容、卫生健康等多个部门数据,大到城市防汛监测、客流分析,小到玻璃幕墙坠落风险提示、渣土车未盖顶预警的基础数据,实现智能响应、迅速处置。

深化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,推进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,抓住建设“两张网”这个“牛鼻子”,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,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织密“两张网”,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、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、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。这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、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牵引,也带动了政府管理服务改进,推动了营商环境优化,促进了资本集聚、人才汇聚、功能提升。

城市治理现代化不只是技术手段先进化,更需要管理模式创新、行政方式重塑、体制机制变革。让城市运行更有效率、风险防范更加科学,不能依赖于部门“各扫门前雪”、基层事事逐级上报,而要靠关键数据的跨部门联通共用、处置突发事件的跨层级协同。要立足于将部门间分散的系统整合统一,以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介入打破“信息孤岛”。唯有把实战中管用、基层干部爱用、群众感到受用作为评判标准,才能真正从海量数据资源中释放出城市治理效能,为城市治理带来更加持久的推动力。


首页 加入收藏 免责申明 联系我们

建设领域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平台 
工信部备案号:陕ICP备2021011767号